旧版重疾险产品停售倒计时:保险公司力推重疾择优理赔方案
对于重疾择优理赔方案,北京工商大学保险专业副主任宋占军持肯定态度,认为这有利于保障消费者权益。
另有业内人士称,即使没有重疾择优理赔方案,消费者在遇到问题时,通常也能争取到合适的理赔方案。
探索适用特定疾病人群产品
事实上,重疾险是人身保险市场上最重要的保障型产品之一。自1995年引入中国市场至今,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。随着中国经济及社会的发展,未来重疾险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。
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表示,从经济发展水平看,中国目前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。但无论是保险深度,还是保险密度,中国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,这也给未来的人身保险,包括重疾险,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。
与此同时,从社会公众的整体健康水平看,我国慢性病的患病率在持续攀升,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,生活方式改变,人口老龄化加剧,慢性病的患病率预期将进一步恶化,也导致保障缺口的继续扩大。虽然社会医疗保险已有很高的覆盖率,但其宗旨是广覆盖、保基本。其保障缺口,仍需由商业保险补充。特别是重疾保险,对严重疾病的高额费用,及由于严重疾病所导致的收入损失,都是必要的补偿方式。
此外,随着保险姓“保”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,特别是疫情的影响,都会不断加深社会公众对商业保险的认识,从而寻求人身保险,包括重疾险产品。同时,随着医疗水平、信息技术的发展,及大数据的应用,越来越多保险公司将健康管理、疾病管理等服务引入重疾产品,从原来的被动赔付向主动管理、促进被保险人健康提升、延缓重疾发病的方向转变。
值得一提的是,如何做好与其它保险险种的配合,平衡各种风险,及开发适用于某些已患特定疾病人群的重疾险产品,使重疾险产品从原来面向健康人群,向患病人群转变,从而进一
2020年12月16日,在银保监会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,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坦言,目前的商业保险产品数量虽然还是不少的,但是产品的形态较为单一,同质化的产品比较多。产品本身的吸引力也不够,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较大的距离。特别是针对老年人、儿童、新业态从业人员风险特征的产品供给不足,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时,保险业的风险补偿作用的发挥也比较有限。
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最新部署,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,支持开发更多针对大病的保险产品,做好与基本医保等的衔接补充,提高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保障能力。鼓励商业保险多维度介入养老和大病需求场景,鼓励保险公司将医保目录外的合理医疗费用纳入保障范围。
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建议,投保重疾险产品时,消费者应该根据自身保障需求,选择合适的重疾险产品,认真阅读保险条款,尤其是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等重要内容,有不明白的地方,可以咨询业务员或保险公司专业人士,要多听、多问、多比较,不要盲听盲信,一定要仔细阅读并如实填写

- 股民观点(0)